查看原文
其他

今日头条丨2017年股市新趋势:A股港股化,港股A股化

2017-02-15 孙怡娇 WEALTH财富管理


导言

2015年股灾把股市中的大批“中流砥柱”消灭得过于彻底,市场情绪恢复需要时间,新茬的“韭菜”成长也需要时间。过去几年,许多上市公司的精力都花在并购重组、制度套利上了,不免荒废公司的主营业务。

 

但这一局面在2016年年中发生了较大变化,标志性的转折点应是16年年未证监会答记者问,监管部门对并购、重组、定增模式的指责,市场开始明白A股原先的盈利模式不能再用了,但新的盈利模式还没有诞生。对于A股而言,2017年很有可能处在新一轮成长周期的起点。



A股港股化,港股A股化

A股的定价机制正在被港股通慢慢地改变,未来可能会出现“A股港股化,港股A股化”的现象。


观察“沪港通”便可知,由于港股估值水平大幅低于沪股。沪港通开闸至今,南下资金累计近4000亿人民币,而北上资金却只有1000亿左右。


虽然“深港通”开通时间较短,累计资金较少,但“深港通”未来的情况将会与“沪港通”相似,加上人民币贬值的预期,南下资金将会越来越多。

 

2017年,注册制正在悄然改变A股的生态圈。最新一轮的IPO常态化后,新股一天3只不间断的上市,一方面大幅度减少并购重组的数量——有机会独立上市,谁还委曲求全。


另一方面A股公司经营较差但估值越高的局面也带来了改变,畸形的壳公司估值水平下降,“壳王”中科招商疯狂甩卖壳公司就是明证。这种局面将在2017年持续发酵,公司好坏的差异可能会越来越大,草根逆袭的机会将会越来越少,大量的伪成长股依然需要时间消化估值,回到正常、合理甚至偏低的估值水平。

 

伴随着上市公司的两极分化和股票数量增多,投资机会将更多的来自企业的内部增长,投资者的交易行为还是将以上市公司基本面进行主导,这是一个大趋势。投资者只能进行适应,A股可能因此走向成熟。

 

回顾2016年下半年A股的逐步改变:先从较早的并购重组趋严、到IPO悄然提速、再到IPO审核被否数量的激增以及在12月初“深港通”的通车,这一系列的改变正在孕育一个全新的A股市场。这一趋势正在慢慢的明朗化, A股港股化是一个不明说,但正明示的趋势。



摒题材,重业绩

在我国,A股中的散户投资者占比高,机构投资者占比低。如果不考虑限售股,统计自由流通市值,A股投资者流通市值分布中,散户投资者占了一大半,而公募、私募、保险社保等机构投资者占比仅四分之一。


历史数据显示,中国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较高,不仅高于成熟市场,同时也高于绝大部分新兴市场。正是这样,波动性较大的资产估值水平会显著高于稳定的蓝筹股。

 

短期来看,IPO将推进加快与监管从严,抑制未来市场的波动率在监管收紧的背景下,多数的机构投资者开始改变投资价值判断标准,从重视并购重组等自下而上的机会,抛弃题材,重新重视企业的业绩增长。


一旦市场多数的投资者以业绩为纲,不再热衷于讲故事、重题材,一切以业绩增长为重,估值就变成企业股价上涨的硬约束,企业股价涨幅波段变得很小,市场的波动率下降很快。在没有出现引起市场估值大幅上下波动的驱动力之前,市场指数在狭小的区间波动,赚钱效应较差。

 

在投资者结构的变化上,随着保险、私募等机构配置比例的逐年提升,未来A股市场投资者结构必将向成熟市场靠拢。


目前,经历大幅调整的A股估值仍不算便宜。具体来看,沪深300的12个月前向市盈率为12.6倍,处于历史偏低水平但仍明显高于此前A股市场的几个阶段性底部或拐点,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底部水平(10.8倍),2013年的钱荒时期(7.8倍)和14年中市场开始启动前期(7.6倍)。



选择性调研理念

根据中信证券的数据显示,2017年的A股市场次新股将形成一个成规模的板块,按照2016年11月的新股发行速度,到2017年下半年全市场预计就有约400只个股的上市时间少于1年如果以此作为次新股的定义,那么届时次新股板块占全部A 股数量的比重将超过10%,成为仅次于创业板的第四大板块。

 

由于A股股票数量越来越多,基金公司的研究需要主动放弃覆盖一些企业,这和港股目前的特征很相似——许多港股的中小市值公司几乎被市场研究机构放弃了,只有被大型投行覆盖的港股才会得到资金的关注。


现在的市场状况就是重点跟踪那些值得跟踪的股票,多数股票可以完全不用去覆盖,这和目前港股投资研究的模式是有些相似。

 

随着新股发行节奏加快,以及包括上市公司大规模并购,基金研究和调研的覆盖难度与日俱增。


部分基金经理认为,现在的情况使得基金经理和研究员需要花费极大的精力去覆盖一些品种,但是随着股票数量越来越多,股票本身资本运作越来越频繁,整个基金投资研究的覆盖难度在迅速提升,很多工作可能没法展开,但这也可能使得投资机构只能调研那些重点公司。

 

资本市场扩容带来的结果就是A股的传统选股的研究难度变大,基于主动选股投资的收益预期变小,目前基金公司在人力和精力上很难对目前A股复杂的市场进行系统和全面的覆盖,即便是券商这样的卖方研究机构也面临这种问题。


聚焦优质公司

上海多位私募基金经理日前表示,“A股呈现出类港股的化的倾向是存在的,尤其是监管部门持续引导价值投资以来。不过,类港股化的倾向虽然已经开始,但并不等同A股估值水平和市场特征将最终完全靠拢港股。


其中一位不愿具名的明显私募基金人士坦言,考虑到A股的投资者构成以及主要资金的操作习惯,A股的类港股化倾向是具有底线的。

 

A股公司正呈现出类港股化的倾向,主要是指在引导市场的价值投资上。但由于内地市场散户规模巨大,A股的特点不会完全呈现出大盘股溢价、小盘股折价的特点。

 

对于港股市场100亿市值以下的公司通常没有机构研究去覆盖,A股100亿以下的公司还是会持续获得资金关注,只是市场的特点可能更加偏向于小而美,而不是小而差。只要真正具有较好的竞争力,在行业内优势明显,A股小市值的公司虽然会面临港股化的冲击,但其中的好公司仍然会拥有机会。

 

一位偏向成长股投资的明星私募基金经理表示,公司针对新股发行和当前市场逻辑的变化等现象进行开会讨论,公司最后的定调就是——“我们让研究员少去关注那些不入流的小市值公司,不要总幻想着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三流小公司挖掘出所谓的明星企业”。


推广

点击下列图片了解详情


The end


财富管理杂志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